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
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240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240期
发热的中医护理体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21年3月19日
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各种疾病都可引起发热。中医认为发热可由外感而引起,亦可由内伤而产生。
外感之发热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热势高的特点。表明机体正气与外感邪气做剧烈的斗争。应该分辨病邪的属性,给予恰当的施护。
常见有如下几种:
1.外感风寒发热:特点是发热恶寒同时并见,伴见无汗、身痛鼻塞、干呕等。此时应嘱病人服一些辛辣之物,如服葱姜汁水可帮助机体阳气祛邪外出,使邪从汗而解。切忌发热用冷水、冰袋之类物理降温,以免冰伏其表邪恋不去。
2.外感风热发热: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有汗、咽痛等。此时应嘱病人多饮开水,以免高热伤津。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少服辛热刺激之品,以免助热资邪。
上述两种发热,同属于外邪而引起,在施护时应该注意用药祛邪解表时,让病人汗出不可如水淋漓,以遍身微微汗出为度,汗后避风寒。如服药不汗,可以缩短给药时间,以汗出为度。
而内伤发热,具有起病慢,病程长、热势偏低的特点。表明机体阴阳气血失衡,产生一种虚热的表现。从施护的角度应该积极嘱病人从饮食、生活方面调动机体的正气,培补其不足,治其有余。
常见如下几种证型:
1.气虚发热:热势偏低,亦可也高,伴见全身倦怠、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等。这种发热随劳累后加重或发作,故应嘱病人安静修养,不要劳累太过。饮食方面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2.阴虚发热:发热以午后到夜间为甚,伴见骨蒸盗汗、心烦失眠、口渴、舌红少苔等。应嘱病人少吃辛辣灸博之品,以免更加助热伤津,多吃一些果类多汁之品,以助生津滋液。
3.肝郁发热:这种发热每以情志而诱发或加重,伴见胸胁苦满、善太息等。应多做患者思想工作,方能肝气疏泄正常,情怀开朗而不发热。
综上所述,发热的辨证施护在临床治疗上起着重要作用,往往决定着治疗成功与失败之前提,但对每一种发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施治,不能见热退热。
外科东区护理组 刘燕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