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好多年了,见过了很多次生死离别,医院长长的走廊里,或绝望的嚎啕大哭,或隐忍的低声啜泣,而比起那些长久缠绵在病榻的人来说,意外,才是最难以接受的。可能早晨出门前还一起开开心心吃早饭的人,中午已经面目全非的躺在了病床上。面对这样的病人时,心痛之余总会让我一次次的感叹命运的无常。
而这一次,这一次躺在我面前病床上的,我没有想过会是这么年轻鲜活的生命……
那是大年初九,科里的病人突然就增多了起来,上午已经收治了两个车祸伤的病人,下午一上班还有一台手术准备往上送,我们在科里一边忙着一边说着,今天不太平,怎么这么多车祸的病人。话音未落,就听见楼下救护车连续不断的警笛声——“又来重病号了”。每次救护车的警笛声响起,我们都会条件反射的盯向科里的电话,果不其然,没到一分钟,电话响了,是一个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副主任管清亮急匆匆的去了急诊科会诊,我们也在科里准备好了缓冲间和抢救床,又是一场硬仗打!
很快,我们就听见了转运病人的平车推出电梯的声音,管主任人还没迈进走廊就开始喊“抓紧时间抽血备皮导尿,马上手术”。
田院长接到电话后早早的便在护士站等待着,一边接过管主任手中的头颅CT片子,一边立马上前观察病人情况,我们也上前看了一眼,是一个浑身是血带着气管插管的病人,评估完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后,田院长便回办公室和管主任商讨患者的救治方案,我们也立马开始了紧张的术前准备工作。
“天呐,这竟然是个孩子,还是女孩,才13岁!”干值班的芸霞姐看着电脑显示的信息惊叹道,我和春霞姐不由自主的停顿了一下子,互相交换了一下震惊的眼神,却一分钟也不敢耽搁术前准备工作。
带着气管插管的病人原本就不太好辨别年龄,更何况满头是血,心痛之余我和春霞不由得加快了术前准备的脚步,抽血的时候那一双还没有完全长开的小脚,刺痛了我的双眼。
“左侧瞳孔已经散大了”田院长不知何时又来到床前,用瞳孔笔一边观察一边说,“家属来一下吧,病人伤情很严重,和你们交代一下情况。”至此我才发现,孩子的妈妈竟然没来,那个身有残疾像是孩子爷爷的人居然是她的爸爸。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便没了妈妈,在别的孩子懵懵懂懂的年纪里便开始挑起家里的重担。
“孩子从小就很听话,我没有能力照顾她,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反而一直在照顾我,从十岁开始就一直给我做饭,我愧对孩子......”小女孩的爸爸一边磕磕绊绊地说着一边红了眼眶。回想起抽血时用了大半包消毒棉签才清洁出来的无菌区域,我无法想象这个没有妈妈照顾的小姑娘在这之前生活的有多么困苦与艰难……
很快,手术送上去了,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颅底骨折、颅骨大面积粉碎性骨折、颧骨骨折、创伤性脑室出血、颅内及颈椎椎管内积气、原发脑干伤......一条条诊断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在一个13岁小孩子的肩膀上,也压在了我们的心头,无影灯下,在那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田院长和刘大夫顶着巨大的压力,努力的又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已经奄奄一息的生命。
手术很顺利,小姑娘带着气管插管重新返回了病房,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脱离危险期,但我们希望她能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
手术顺利结束了,可是,随时而来的医疗费用成了一个大难题,按照小姑娘家里的经济状况是无法维持后续治疗费用的,于是在田院长和管主任带领下,医院的同事们开始为她捐款。
随着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转发,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募捐的队伍,募捐的金额也在快速上涨,与此同时,爱心接力不断地传递着,不断有院内职工下班间隙过来看望女孩,顺便给女孩的父亲带来营养品、日用品和现金......
儿科王丽丽大夫也通过感染科张芳主任联系到女孩家属,在民政局为他们申请到了困难家庭帮扶;我们科黄若愚大夫的朋友通过黄大夫捐助现金1665元;刘国栋大夫的朋友通过刘大夫直接交给了家属5000元现金;已经退休在外地的臧青运主任,通过田院长转交给了病人家属200元现金……
医患连心,我们诸城中医人用点滴真情汇聚成爱的暖流,处处彰显着人间大爱,我们外三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也会在田院长和马护士长的带领下,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的去救治和照顾这个小姑娘。
“在此衷心感谢各位朋友的大爱!这也是近几年来我经历过的筹款速度最快、筹款金额最大的一次捐助,让人欣慰的是小女孩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生存希望也越来越大!我们全科同仁将全力以赴精心救治!各位爱心朋友的支持和善举是我们不竭的动力!相信我们不会让大家失望的!”田院长再次对大家的善举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相信6,春天已到,尽管严寒尚未离去,但温暖其实一直就在身边,虽然孩子从小就没有了妈妈,但我们所有人的爱会凝聚成一股股暖流,一定可以让孩子早日康复,我们祈祷,希望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谢谢爱心朋友们,感谢爱着这个女孩的“李焕英”们,愿好人一生平安!
外三科护理组 李亚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