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221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221期
饮食中的中医文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9年8月14日

       中华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烹饪手段层出不穷,全世界再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会用如此花样繁多的手段去打理饮食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在给人们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健康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医关于饮食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尤为重视,古人就认为“药食同源”,即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而许多药物本来就可以食用,比如大枣、生姜、山药等等,寓药于食,凡膳皆药。药物是利用本身的偏性去纠正患病人体的阴阳失衡,而不同的食物也存在不同的偏性,同样也可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所以,恰当的饮食完全可以取得和药物一样的治病疗效。
       早在《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脏气法时论》篇就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段话是中医对饮食方面的纲领性文字。指出五谷为养,这个意义非常重要,五谷是主食可以养人,也就是说,生命之所以存在靠的就是五谷的营养,当前有很多女孩减少主食五谷的摄入,增加水果的摄入,是以水果作为主食,通过这种饮食结构的调整以求达到减肥的目的,长此以往人体失去五谷的营养,且大多数的水果皆属寒凉之物,过多的食用会伤及身体的阳气,久之身体必定阳气亏虚。而五谷乃是植物的种子,是植物经过一年的努力结出来的,是吸收天地精华才孕育而成的,所以五谷包含的精气非常充足,将那么多的精华注入一颗小小的种子里边,所以种子具有非常充足的生长之势,是浓缩的精华,因此人体通过摄入这种包含天地精华的种子可以维持自身生命的运转。《黄帝内经》用五谷为养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谷类豆类食物对于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形成五谷是主食的观念,诸如以水果作为主食,以蔬菜作为主食,以肉食(包括各种蛋白质食品)作为主食都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应该把五果、五畜、五菜作为五谷的辅助和补充作用来食用,所以我们的饮食要分清主次,就是以五谷为主,辅以水果、肉食和蔬菜。
       在知道了基本的饮食结构之后,我们还要注意后面的那一句话,这句话尤为重要,那就是“气味合而服之”。这句话的意思我个人理解有两层:
       第一层是食物与食物的气味要相合,比如一个阴阳平衡的正常人,那么他的饮食就不要有太明显的偏颇,所以他烹饪饮食的时候要注意寒热均衡,比如我们烹饪鸡肉的时候,鸡肉温而燥,火气大,所以最好用水炖,以水的凉润减其燥性,并加一点阴寒的香菇或者竹笋,这样做出来的鸡肉就不那么燥热,对人体的影响就小了。
“气味合而服之”的第二层意思是指人的体质要和自己食用的食物相合。比如一个体质虚寒的患者想吃鸡肉,就可以在炖鸡的时候加点温热且补脾肾的板栗或桂圆,从而增加鸡肉的温补效果,补益体内虚弱的阳气。这就是用饮食来调节人体的健康。
       历代中医名家无不对饮食极为重视,明代医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本草求真》言: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
       前些天有一青年女患者便秘来诊,问及大便情况,曰十余日不大便,自述为通便每日多食香蕉而不效,见其舌淡嫩,边有齿痕,苔少,诊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即虚秘也。为开济川煎加减,并嘱除葡萄外勿食其他水果,患者不解,我解释了一下:你本来就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所以推动糟粕下行无力,才导致便秘。香蕉性属寒凉,多食更伤不足之中阳,故不可食。而葡萄性平,可补气血,强筋骨,乃是水果当中少见的滋补之品,故可食之。患者遵嘱,七日后改善。1月后痊愈。
      《素问·五常政大论》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意思是用性味偏盛的药治病,病去十分之六即停药;用一般偏盛的药治病,病去十分之七即停药;用稍有偏盛的药治病,病去十分之八即停药;用没有偏盛的药治病,病去十分之九即停药。再用粮食、肉类、水果、蔬菜等食品,调养到邪气去尽为止。用药及饮食不要太过,否则会伤害人的正气。故此中医名家也应当是养生专家,所以长寿名医孙思邈曾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                  针灸科 王少华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