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209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209期
生死时速 急诊科成功抢救一名猝死病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8年8月21日

    8月12日中午12点17分,我院120接到指令,“一名中年女性在某小区门口,突发晕倒摔伤,伴随意识不清。”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立即出发。
    12点20分,急诊科出诊医生刘清溪赶到现场,通过检查发现病人的颈动脉消失,自主呼吸消失,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抢救患者刻不容缓。刘清溪一边立即对病人持续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一边与随行人员将病人安全转移到急救车内,并立即电话联系我院急诊科通知相关科室开通绿色通道,准备抢救。
    12点30分,伴随着一阵阵救护车的鸣叫声,院前急救小组人员顺利把病人送入抢救室。这时病人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无呼吸,当班接诊医生、急诊科副主任李兆森迅速评估病人,值班护士王文琦、魏建玲、张晓燕迅速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
    "病人无呼吸及心跳,心电监护示直线,立即多巴胺升压,心三联,呼吸二联抢救心跳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收,心肺复苏机持续胸外按压。"现场气氛异常紧张,伴随一道道医嘱下达,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准确有序地完成各项操作。
    “对猝死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业内一直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关键时期是在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所以,抢救在这时候不是分秒必争,而是每秒必争。”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兆森仍心有余悸,因为他知道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仅为1 。
    12点42分,病人心跳波形恢复,但心电监护监视显示出现心室夺获,不好,这是室颤的预兆,果然紧接着病人出现室颤。
    "立即150J电击!"“嘭……”电击心脏的声音牵动在场每个人的神经,伴随医嘱执行,在第一次点击下病人恢复正常波型,逐渐恢复窦性心律,自主呼吸恢复,面色转红润,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快,到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病人复苏成功后,医院开启绿色通道,李兆森立即联系ICU,转入病房进一步诊治。
     这时时钟指向12点44分,从病人入院到复苏成功,整整14分钟,如此紧张的场景,其实,急诊科医护人员经常能遇到。正是有反应迅速和训练有序的院前急救技术,院前院内的快速有效衔接,熟练默契的医护抢救配合,以及多学科协助抢救,使得我院急诊科生命绿色通道更加有效、安全和顺畅。

                急诊科 李兆森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