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187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187期
儿科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胃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8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临床小儿脾胃病因蛋白质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越来越少,但笔者在临证过程中,碰到许多宝宝因生后喂养单调、进食不当(高蛋白、高糖、高级营养品不断)、零食不断、滥用药物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不能好好吃饭,变得面黄肌瘦,不仅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而且造成抵抗力下降,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且有逐年增多现象。

 

     对于此类患儿现代医学常采用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如补锌、助消化剂、胃动力药等并配合健脾助运中成药治疗,很多患儿服药过程中食欲能有所好转,但停药后食欲复降至治疗前水平,且很多小儿服药困难,依从性差。笔者在江苏省中医院进修期间,学习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胃病,疗效确切。
      例一,女,5岁3个月,该患儿为笔者在江苏省中医院进修期间跟诊陈秀珍主任医师时所遇,因“厌食伴反复呼吸道感染1年余”就诊,患儿表现为进食量少,挑食,只愿进食水果,不喜肉蛋类及蔬菜,时有腹痛,多汗,伴反复呼吸道感染,约1月1次,就诊时症见:形体偏瘦,面色发黄,时有咳嗽,有痰,不会咯吐,无发热,稍鼻塞流涕,大便初头硬后溏,1~2日1次,小便量可,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中医辨证肺脾气虚、风束肺窍。陈师嘱笔者针刺四缝加少商穴,点刺后挤出较多淡黄色粘液,二诊时患儿食欲改善,更令笔者感到惊奇的是其母介绍针刺后第二天咳嗽即消失,期间未服用其它药物。继续每周一次针刺四缝穴,3次后挤出液中淡黄色粘液减少,遂改为一月一次,至第5次后所挤出液体转为血液,此时患儿进食量达正常同龄儿水平,期间未发生呼吸道感染,亦未述腹痛,陈师嘱停针刺四缝,饮食调理以善后。
      例二,男,4岁,因“发热1天,抽风1次”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有热性惊厥史1次,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惊厥”,入院后笔者查体发现患儿形体偏瘦,面色发黄,舌体有剥脱,询问其母患儿平素只喜食“火腿肠”等零食,不愿进食蔬菜等食物,且好动,脾气暴躁。中医辨证脾虚肝旺。故笔者加用针刺四缝穴1次,点刺后挤出较多白色透明状粘液,点刺后第二天患儿母亲非常高兴地告诉笔者,患儿进食量较前明显增多,且热退后体温未再反复,嘱其一周后再行第二次针刺治疗。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小儿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指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脾胃调和,方能知饥欲食,食而能化,且将所化生的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输布全身以充养脏腑肌肉关节,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故脾胃与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密切,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可导致肺卫不固,可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脾土亏虚,可导致肝木偏亢,出现多动、抽动等症状;病久可累及到肾,不能主骨生髓,出现身材矮小等表现。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通于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5个经,其中食指大肠经经过,与消化吸收的功能直接相关;中指有心经经过,所以与心相连;无名指有手少阳三焦经经过,与肝胆关系密切;小指有肾经和小肠经经过,与心、肾等部位关系密切。故针刺四缝穴具有健脾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主治小儿疳积、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感冒发热、中暑、哮喘、小儿惊风等疾病,尤其对于小儿疳积、厌食等小儿脾胃病效果尤佳。

      针刺四缝穴操作简单,常规消毒后,快速点刺,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样粘液和血液,1~2周1次,3~5次为一疗程,至点刺后挤出的液体为血液为止。该法操作方便、易行、痛苦小,是调理小儿体质的好方法,但应注意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儿禁刺。

                                                                                             儿科      孙秋香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