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不相信奇迹,但是每一个奇迹的背后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惊险与付出。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几经波折,终换得奇迹发生。 那是一个很平凡的日子,我所在进修医院的急诊科依旧忙碌的不可开交,这时一位刚做完产检的孕妇来看急诊,患者以头痛就诊,急诊医生快速予以查体并开具相关辅助检查,可是即便迅速还是没能阻止病情进展,检查还未进行,患者突然呼吸骤停。神经外科医生立即赶往急诊,球囊辅助呼吸下快速完成头颅CT检查,CT显示脑出血(大量)。就患者目前病情而言,手术风险极其高,做与不做患者生还的希望都不大,可是不做患者只能等待死亡。做手术,手术医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病人极有可能是倒在手术台上。手术的压力,家属的压力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连犹豫的机会都没有留给自己,只说了一句话:“不能放弃她。”就这样,手术台上几经风雨,终于顺利下台。术中发现患者血管畸形,而且畸形血管很粗,有再发出血的可能。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转入重症医学科。 手术还算顺利,但接下来的工作依旧很棘手,患者孕16周,而且这个孩子来之不易,患者双子宫,术后做的试管婴儿,对这样一个患者,全科医护人员充满了同情。我们发誓一定竭尽全力救治她,为了保护胎儿,用药慎之又慎。可是感染的问题仍然还是来了,我们请了多科会诊,尤其对用药问题做了深入讨论。在妇科医生的协助下,我们谨慎选择了抗感染药物,为了加强气道管理,入科一周后为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患者入科第5天,双下肢对疼痛刺激有反应,第7天,右上肢开始能够平移。患者能听懂医生的话,能理解正常交流语言。妇科医生定期检查胎儿,到入科18天时,患者已顺利脱机,神志清,胎心良好,转入神经外科行后续治疗。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的确是个奇迹,可这个奇迹的背后充满了医护人员的艰辛和汗水,每一个治疗方案的调整,每一种药物的应用,每一项治疗措施的选择,我们都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一个30岁的年轻准妈妈,一个16周的胎儿,我们怎能不战战兢兢,面对家属纠结的思绪,热切的期盼,我们怎能不心疼。我们不知道患者后续的生存质量会怎样,但是能走到今天,她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负责任的神经外科医生,倘若没有那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何来今天的康复。 无论如何,我们祝福这位年轻的准妈妈,愿她能早日康复,圆一个做母亲的梦想。
重症医学科 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