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 ~10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锻炼呼吸肌,改善患者的疲劳、乏力和呼吸困难,提高对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体质,使其建立有效的呼吸形态,还可预防和减少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原因造成的肺功能损害,推迟了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异常消耗,改变患者无力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使一些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能够自理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若能正确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并能恰当运用,还可以显著缩短病程,促进患者康复。 1、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两膝半屈或膝下垫小枕,使腹肌放松。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幅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向上抬,胸部手在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同时配合缩唇呼吸法,每天进行锻炼,时间由短到长,逐渐习惯于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2、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20分钟,每日锻炼2次。

3、全身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吸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 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 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10--20次; 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 第四节:双腿交替抬起,屈曲90度,抬起吸气,放下呼气; 第五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 呼吸功能锻炼时,全身肌肉要放松,节奏要自然轻松,动作由慢而快。不可操之过急,要长期坚持锻炼。不宜在空腹及饱餐时进行,在饭后1--2小时为宜。呼吸操一般每日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根据个人病情进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肺病护理组 李淑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