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149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149期
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3年8月17日

      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在DSA引导下,通过微创穿刺用导管导丝、扩张球囊、置入支架等对外周血管疾病进行扩张成形,让原来狭窄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血液供应和器官功能,与内科药物治疗相比,治疗周期短,立竿见影,效果显著。与传统血管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哪些人有患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呢?
      包括以下几类人群:吸烟、高血压病、高血脂、心脏血管疾病家族史、体型肥胖、严重缺少运动和体力劳动、年龄大于50岁、糖尿病患者等。
      外周部位血管疾病的主要危害及治疗。
      1、肾动脉狭窄 常常导致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心脏衰竭,脑中风。对于狭窄的肾动脉可用球囊扩张方法把狭窄的血管撑开然后放入支架。
      2、颈动脉狭窄 表现为发作性眩晕、眼前发黑、耳鸣,严重可引起晕厥而发生跌倒,可伴有恶心、呕吐、心悸。进一步就发展为中风,轻者表现为头晕,重者表现为偏瘫,甚至昏迷。治疗方法跟肾动脉狭窄相同,但颈动脉位置特殊,治疗过程中需要脑保护装置及注意压力感受器的保护。
      3、锁骨下动脉狭窄 表现一侧上肢脉弱或无脉,无力,肢体变细,治疗上与肾动脉狭窄相同。
      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由于下肢动脉狭窄导致下肢的血流减少。病人症状表现不尽相同,早期仅感患肢较冷、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静息痛及患肢神经营养改变,进一步恶化后趾端溃疡坏死,不得不截肢。该病后果很严重,致残率很高,尽管下肢动脉病变非常严重并且会逐渐扩散,但事实上,通过对变细的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患者的症状往往得到很好的改善,并且减少需要截肢和死亡的可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种情况就是急性动脉栓塞主要是以血栓常见,大多来源于心血管系统。当栓子脱落后主要阻塞下肢动脉,血供突然停止后肌肉6--8小时可坏死,周围神经坏死出现在24小时左右,皮肤坏死出现在24--36小时,主要表现为无脉、疼痛、苍白、麻木、运动障碍,剧烈疼痛是主要症状。此类患者静脉药物溶栓效果欠佳,采用介入溶取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此病多与手术后、肿瘤、口服避孕药、挤压、外伤和长时间坐卧位不动等有关,深静脉内血栓形成,静脉回流受阻,主要表现为患肢的肿胀、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显露,严重者导致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主要并发症可导致肺栓塞,肺栓塞死亡率高达18 。治疗主要以溶栓和一般性处理为主,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是关键,可以通过介入技术在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挡住血栓进入肺,从而避免大面积的肺栓塞和因肺栓塞引起的猝死。然后把导管直接放在静脉血栓处注射溶栓药物溶栓;或利用机械装置清除血凝块。如果放置的是临时滤器,可在溶栓结束后取出,但不要超过两周。
      其他包括胸、腹主动脉瘤、夹层等都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技术进行支架置入、腔内隔绝等。但是任何治疗都有一定局限性,支架置入后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所以在治疗中对支架的置入一定要十分慎重,尽量以腔内血管球囊成形术为主,支架置入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

                                                                                                                             放射科    王建军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