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
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147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147期
进修心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3年6月17日
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支持与信任下,我有幸于2012.10--2013.03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半年的学习,使我受益良多,下面就自己对重症医学的认识和进修学习中的一些所学所想与大家做一简单的分享。
青医附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6年,为山东省重点专科,经过10余年的历程,现有内科ICU、外科ICU和脑科ICU三个独立科室,其中内科ICU床位20张,外科床位10张,脑科床位10张。科室拥有多种高智能呼吸机、多功能床旁监测仪、床旁血气检测仪、纤维支气管镜、降温仪、床旁血液净化机等先进设备 主要收治对象为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各类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外科大手术后以及重症胰腺炎等各类危重病人。承担胶东半岛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救治任务,为本地区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心。
在去青医附院进修学习之前,对ICU相关知识和认识极其缺乏,认为ICU很厉害,一般科室治不了的病它都能治,比其他专科厉害。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通过半年的进修学习我对重症医学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ICU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它可以通过严密的监测,在监测的基础上“滴定”治疗;能应用先进治疗与监测设备,对危重病人以合理的治疗;在对症支持的基础上,查明病因,改变病人的预后等等。但ICU的医疗工作需要与相应的专科治疗相互配合,通过重症医学科的治疗可为重症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治疗时机和可能性,而相应的专科治疗对原发病的治疗又是患者根本好转的基础,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个人的理解:重症患者好比是茫茫大海中的航船,而ICU就像一个可临时停靠的避风港,风暴潮来临时,可给船只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当危险消退,可继续驶向安全的彼岸。
由于之前没有ICU的工作经验,因此想要在半年之内把ICU及相关知识全面掌握和熟练应用有很大困难。因此,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科室里,对内、外科和脑科监护室都进行了轮转,也有计划的选择对一些ICU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重点的学习,比如有创通气呼吸机的使用,深昏迷、心肺复苏术后、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急性上呼吸道梗阻、颅脑外伤等患者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通过多次参加病人抢救掌握了呼吸机管路的连接、相关模式的选择,熟悉了相关参数的调节和呼吸机并发症的防治。深静脉穿刺技术,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患者需要短时间内补充大量液体并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肝肾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血液滤过都需要进行深静脉置管,通过由床旁观摩到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现在已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其他: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动脉穿刺技术及血气分析的解读,肠内肠外营养的建立、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等都有了很好的学习与掌握。在青医附院的学习,有苦有乐。带教老师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我感触很深。他们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对疾病的独立思考能力、良好的临床思维和严谨规范的工作方式等深深感染着我。在他们的带动下,我的学习生活充满乐趣与挑战,在这种过程中我对ICU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在危重症患者的认识和治疗处理上有了很大提高。半年的进修学习是我不可多得的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持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重症医学科 宋照猛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