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141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141期
冬令时节话膏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15日

      膏方历史: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已有很多“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等,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就记载有“煎方六首”,也跟现代膏方基本一致。到了宋朝,“膏”逐渐代替“煎”,虽然基本沿袭唐代风格,但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中收载的琼玉膏,一直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中记载的栝萎根膏,此时的膏方已经兼有治病和滋养的双重作用。明清时代,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大多简单,而清朝膏方应用广泛,清宫医案中有大量记载。近现代从清末开始,直至建国之前,已经初具规模。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现代研究发现,冬令进补膏方,可起到调节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氧自由基等作用。南方各大中医院纷纷开设膏方门诊,这种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治未病的养生方式深受百姓欢迎。
      组成及分类:按照膏方中药物的作用可分为滋补药、对症药、健脾药和辅料四部分;按照药物的性质可分为四部分,即饮片、胶类、糖类及其他。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
      适用人群: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阴阳失调,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选择。而各种疾病更可使用膏方调理阴阳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对于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需求的人群,膏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用地道药材:临床上膏方的具体制作方法,一是选取地道药材,尤其是贵重药品,一定要保质保量,称量准确,专人管理,药物炮制一定要规范。所用药物在称量前后要查照对看,保证用药的质量和安全。
      浸泡和煎煮:在煎煮前,必须浸泡二十四小时,确保药物浸透。煎煮时,要高温煎煮三次,每次时间在40--60分钟,煎煮过程要不断搅拌。如采用自动化煎煮设备,也必须保证煎煮三次,并挤压药渣。此外贵重药品如参类、虫草类必须单煎。
浓缩收膏:煎煮三次后的药汁收集在一起后要在紫铜锅中收膏,收膏时要不停搅拌,注意器皿不要跟冷水接触,等膏汁呈滴水如油时兑入细料。包装时要确保器具的洁净,包装后的膏体要在恒温恒湿房间里凉透,同时做好质检工作。
      服用方法: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病人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来说,冬令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而其他季节则不必拘泥。
服用禁忌:在使用膏方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必须重视禁忌问题。用药禁忌,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禁忌三个方面。此外,膏方服用期间还应忌生萝卜、浓茶、咖啡,腹泻及感冒应暂停服用。
      服用季节:有的中药房在一年四季均为患者加工膏方,这是不是说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膏方呢?实际上,运用膏方进行冬令滋补是其使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膏方既有滋补身体的作用,又有治疗预防的功效。服用膏方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并严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注意节气特点,即使不在冬令季节,同样可以服用。
      诸城中医医院是山东省首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积极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理念,自2009年开始引进膏方加工、包装设备,组织院内中医药专家成立了膏方及体质辨识门诊并开展相关工作,曾派专人参加山东省卫生厅组织的膏方培训,出席山东省膏方文化节启动仪式,是诸城唯一一家具备膏方制作资质的医疗机构。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 张健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935779677
诸城中医

     膏方、体质辨识门诊:6071903 13864626517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