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杏林通讯第140期 |
|
一例picc置管腋下移位后使用体会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20日 |
最近一例右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遇到腋下移位的患者,经过3次调试均未成功到达上腔静脉。为了避免过多送管对血管造成机械性损伤和过长时间暴露导管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决定放弃继续调试,放在腋下观察使用。 拍片后证实导管在左腋下,导管头端未打折和弯曲,可以观察使用。 置管后,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给予TDP照射和水胶体外敷。化疗第一天,患者腋下及术肢无任何不适,换药时针眼处少许渗血。第二天,患者出现低烧,体温37.5°C,为预防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给予头孢呋辛2.0每日一次静脉点滴,继续观察使用。第三天时,患者出现左上肢肿痛,范围约10x6cm大小,仍发低烧,继续烤灯照射,鼓励患者加强做握拳松拳活动,抬高患肢。到第8天,第一疗程结束时,患者体温正常,左上肢肿痛好转,上肢无因输液而出现任何不适。准许带管出院。间歇期换药时,上肢无红肿,针眼愈合良好,导管冲液顺畅。现在该患者已顺利打完第二次化疗,置管上臂未出现任何不适。 有时picc实在出现送管困难时,放在移位处(腋下、锁骨下、颈内静脉)观察使用也是可行的。 血液病科护理组 邬金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