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温热疗法,具有疏风解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升阳举陷和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此外,还有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通过实验及临床研究资料证明,灸法能提高白细胞数量,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抗体形成以增强人体的防御功能,具有维持人体生理平衡,抗御疾病的双向调节作用。
灸法的主要材料是艾柱或艾条,由艾绒制成。艾绒是用干燥的艾叶捣研后除去杂质而成,柔软如绒,故称“艾绒”。艾叶气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等作用。艾灸可分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及温灸器灸。其中又分直接灸和隔物灸等。
《本草正》有讲:“艾叶,能通十二经,…… ,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因此,艾灸的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对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
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已展了多种艾灸治疗的项目。就小儿而言,过敏性鼻炎,我们采用艾灸百会穴,配合涌泉中药贴敷来治疗,严重者配以中药内服,一般一周灸三次,三个周为1个疗程,临床疗效显著。小儿遗尿是家长头痛的大问题,在纠正小儿饮水及排便的习惯,仍不见好转的,我们予以艾灸双肾俞(shu)以温肾阳,助膀胱固摄,配以推拿,总能见效。由于喂养不合理,小儿往往多见腹痛,证属脾胃运化失常的,我们用消积散药饼灸神阙穴,一次便可见效,三次明显好转。
老年人多见腰、膝、肩关节疼痛,特别阴雨天、冬天尤其厉害,这种情况多选取疼痛局部的经穴及阿是穴进行温针灸治疗,若在夏季伏天里,患者可在家中用艾条灸局部腧穴,肩井炎的,灸肩井、肩髃(yu)、肩髎(liao)、手三里、外关穴;腰痛的灸腰阳关、双肾俞、阳陵泉、太溪穴;膝关节炎的,艾灸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这时采用艾灸能够更有效地将体内的寒气逼出体外,缓解病痛,是风湿性关节炎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内科病也可采用艾灸治疗的,不少失眠的患者来诊,除针刺治疗外,我们常让患者回家自行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神阙、气海、关元穴,经过1到2个疗程的治疗,普通反映睡眠质量较前明显改善;脾胃虚寒的患者常有胃脘疼痛、精神不振、食欲差、气虚乏力等症状,经过艾灸中脘、建里、内关、足三里以健脾和胃,温阳散寒,疼痛好了且食欲渐强,身体有力了。老年人常有便秘症状,多为气虚型便秘,不能一味地采用泻法来调,若单用泻法不但效果不好并且会伤其正气,在这里我们采用艾灸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肾俞,每每收到满意成效。
艾灸可以治疗,亦可保健防未病,常用艾条灸神阙、足三里、太溪、大椎穴,便可提高人体自身正气,减少疾病发生。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最常用的为艾条灸,方便且安全。艾灸时以局部皮肤及皮下感觉温热或微有灼痛为度。
2、施灸着应当严肃认真,精心操作,为保证安全一般不作起疱灸。
3、选择正确的体位,准确的穴位。
4、无特殊情况下施灸的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少后多。
5、每个穴位施灸的时间:一般初病,体质强壮者宜多;久病,体质虚弱者宜少;头面胸不宜多灸;腰背腹部可以多灸;四肢末端不可多灸;肩及俩股皮厚肌肉丰厚可以多灸。
6、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妇女腹部和腰骶部不能灸。
7、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经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体液,让其自然结痂。 针推二科 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