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杏林通讯第135期 |
|
“偏方”安全不容忽视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2年6月16日 |
偏方,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药味不多,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数千年来,我国民间流传着非常丰富、简单而又疗效神奇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偏方、秘方、验方,方书著作浩如烟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偏方也正逐渐被更为有效的廉价的药品代替,但在某些地方,有些人病了,不是立刻找医生看病,而是上山采点儿“药”,以“祖传秘方”的方式煎来“治病”,碰巧病好了,于是那个“偏方”就成了“验方”,世代相传。类似的偏方以其“灵验”的效果至今仍然存在,尤其是偏远山区。 “偏方”也好,“验方”也罢,都是以治病为目的。然而,以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偏方”和“验方”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定哪一天,常年累积起来的“药毒”会突然发作。 “偏方”虽然称不上是药品,但也是以治疗为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药品安全不能忽视了“偏方”的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应加紧对民间“偏方”进行收集研究,为“偏方”的安全性拿出科学依据。在安全用药上,还要利用各种媒体继续加大对药品安全的宣传力度。 中药房 郑洪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