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简介 | 电视医院 | 医院动态 | 杏林通讯 | 就医指南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重点专科 | 专家介绍 | 公益活动 | 医疗设备 | 院务公开 | 党建 | 诚聘
您现在的位置:诸城市中医医院 >> 杏林通讯 >> 杏林通讯第114期 >> 正文
  杏林通讯第114期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更新时间:2010年9月14日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一倍。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近二十年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年死亡人数逾200万,年增长速率达8.7 。脑卒中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国民的生命和健康。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据报告,美国60岁以上的脑卒中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约占70%。超声检查脑卒中病人,发现大部分系颈动脉狭窄所致。在脑卒中发生后12小时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超过90%的病例可发现有动脉狭窄,其中50%在颅外段颈动脉。可见,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密切。
      颈动脉狭窄的无创检查
  颈动脉狭窄的确诊多年来有赖于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迄今仍是“金标准”。但DSA毕竟有一定创伤,且偶可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脱落、动脉痉挛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无创检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有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CT血管造影(CTA)。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Spence(1951)即首先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953年DeBakey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行内膜切除而成功地重建了血流。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1991年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协作组(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协作组(ECST)等多家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结果公布以后,动脉内膜切除方法的地位已毋庸置疑,美国的年手术量高达10万例。我国的颈动脉内膜切除开展得较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囿于人们的传统观念:东方人颅外段颈动脉病变少见。这种观念显然缺乏依据,难免偏颇。所幸我国神经内外科界已经重视这一问题,国家已将之列入“九五”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手术指征取决于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变特征。对病变特征,以往多注意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狭窄程度,近年来则愈来愈强调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许多资料表明,不稳定斑块(纤维帽薄或破裂、溃疡形成、斑块内脂质成分较多或出血)较之稳定斑块容易产生症状。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TIA(暂时性缺血发作)病人而言,(1)凡多次发作,且证实有相应的颈动脉狭窄;(2)虽为单次发作,但颈动脉狭窄≥70%;(3)影像学检查证实斑块不稳定;(4)内科治疗无效者,均应考虑手术。TIA发作频繁,颈动脉高度狭窄(>90%)或有血栓形成,先前存在的颈部杂音突然消失者,应尽早甚至急诊手术。除TIA以外,已经发生卒中的病人,如果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狭窄,也应考虑手术。因为研究表明,颅外颈动脉病变所致的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为5%~20%,5年达到50%,如果首次卒中后采用内膜切除治疗,可使年复发率降至2%。当然,动脉内膜切除的目的不仅是改善已有功能障碍,更是防止再次卒中,手术时机亦应因人而异。至于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是否手术,尚有争议。多数学者主张,若狭窄>70%,或斑块不稳定,即使暂无症状,亦应考虑手术。
                                                                                                                                
神经外科 管清亮
文章录入:中医院   责任编辑:中医院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05号

公司地址:诸城市东关大街168号
Copyright©2007-2008 诸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鲁ICP备140011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