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诸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看心脏病,去找蒋加明”。 在心脏病人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找中医院蒋主任看了没有”? 在市中医院,遇到稀奇古怪的疾病,大夫们往往说:“去心内科找蒋主任看看吧”。 这些朴实的话语,是病人和同事对蒋加明主任医德医术的认可。 蒋加明是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诸城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内科教研室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会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潍坊市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介入心脏病学会专业委员,诸城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诸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名医。 这些绚丽的荣誉称号,是社会和学术界对蒋加明主任三十多年医学生涯的肯定。 蒋加明主任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在乡镇医院一干就是10年,直到1991年因工作需要调到中医院任医务科科长。1993年,蒋加明受命组建心内科,当时附近兄弟医院已具备相当规模,已经开展了心脏起搏器植入等部分介入治疗。而成立之初的中医院心内科仅有2名医生和1台已不能使用的国产心电监护仪。面对困难,蒋加明主任毫不气馁,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了过来。16年后的今天,诸城市中医院心内科已经成为人才结构合理,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开展各种介入治疗,超过二级医院水平,具备三级医院功能,能与兄弟医院并驾齐驱,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市级重点专科。 在他的带领下心内科在我市首先开展了多参数床边监护、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描记、心电向量图和时间心电向量图检查、心率变异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分析、72小时动态心电检查、平板运动心脏负荷试验、院外集群监护和远程会诊、全病房有线无线混合组网多参数心脏监护等业务。近年来主持完成科研课题5项,其中课题《宽心通脉饮治疗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获潍坊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脉合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获诸城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学术论文12篇,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参编《茶色素的临床应用》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尽管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就,但蒋加明主任从不骄傲自满。在科里,他要求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用“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诊察病人时,要求认真全面检查,如实记录,治疗疾病严格按指南进行,避免任意用药。处于对培养医学新人的责任感,他时刻关怀着下级医师的成长,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下级医师。他要求下级医师:初步诊断作出后要时刻试图推翻它,推不翻的才是正确的;治疗用药一定要精,能少用不多用;宁愿忘记药物的正作用,也不能忘记药物的副作用。正因为他的严格要求、言传身教,心内科的大夫个个知识全面,独当一面;正因为有这种“珍视生命、从不懈怠”的精神,蒋加明主任从医3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差错或事故。 蒋主任从医30多载,看过的病人何止成千上万,他都一视同仁,尽自己之所能去帮助他们。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与“辛苦”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来,蒋主任没有睡过几个囫囵觉,没有在家度过几个完整的节假日。不上班的时候,只要一有空闲,他总要到病房转一转。 有一天中午,蒋主任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就来到病房。病房里住着一位昌城的女风心病人,中午突然发生室颤,值班大夫和护士给病人做心脏复苏,长时间的心脏按压累得值班医生精疲力尽。就在这关键时刻,蒋主任来到了病房,他马上组织抢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静脉用药——电击除颤……终于,病人恢复了窦性心律和自主呼吸。连续三天三夜,除了吃饭,蒋主任都守在病人床前,和值班医生一起观察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第四天清晨,伴着第一缕朝霞,病人清醒坐了起来,并开口说话了,病人病情稳定了!病人的丈夫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拉着他的一双儿女,相继跪在了蒋主任面前,连声说:“谢谢大夫!谢谢大夫!谢谢您保住了我这个家”!蒋主任在心里默默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勤奋的工作,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保全更多的家庭。 蒋加明主任最瞧不起以医生身份到处要东西的行为。有时病人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红包”和特产,他总是婉言谢绝。他说:“医生的形象是崇高的,但只要你开口索取,只要你接过‘红包’,形象立刻就渺小了。医生的形象是树立在病人心中的”! 三十多年的风雨,三十多年的勤奋,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三十多年的累累硕果,这些都深深的印在蒋加明主任的心里。有人表示惋惜,说他错过了很多机会,他微微一笑,淡然置之;有人表示钦佩,说他取得了很多成绩,他由衷地说,成绩是大家的。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那份单纯、那份勤奋、那份严谨、那份谨慎、那份热情和那份干劲,辛勤耕耘在杏林之中! 宣教科 心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