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杏林通讯第81期 |
|
HBsAg 阳性患者手术期间传染性分析及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
作者:张芳 文章来源:张芳 更新时间:2009年6月8日 |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发区,其感染率约达10 。外科手术患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医务人员工作中不可避免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做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院内传播至关重要。 对于需进行外科手术的HBsAg阳性患者临床习惯于根据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将感染标志表现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作为手术期传染的监控指标,但事实上许多HBsAg阳性患者,其体内的病毒株存在基因前C区或(和)C区变异时,可表现为HBsAg阴性。因此仅以HBeAg作为传染性的监控指标有其局限性。HBV--DNA是直接反应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及病毒活动性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对于肯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有重要价值。 目前,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传播的危险性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事实上HBsAg阳性手术患者病区内的院内传播更应重视。外科手术干预可增加患者体内的带毒量,同时手术患者的特殊性使其不同与一般的内科HBsAg阳性患者,伤口及引流管的使用,病毒排出体外的途径和概率明显增加。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肝脏和血液,而且还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尿液和精液等体液中,引流管、引流袋的破裂渗漏,都可能污染医护人员的手指和环境,增加乙型肝炎病毒院内传播的危险性。如果医护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溃,乙型肝炎病毒有可能侵入机体,同时,医务人员连续操作带病毒的手指接触其他患者,也会导致间接传播。因此,对HBsAg阳性手术患者应安置在独立病房或做好床边隔离,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防止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污染环境或诊疗器械,同时医护人员应做好自身保护,戴好口罩和帽子,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严禁不换手套连续操作,操作完毕后做好消毒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张芳)
|
|
|